纷纭变幻中的美国经济走势
孙长忠(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研究员)
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宣布后,股市债市连续大跌,恐慌情绪蔓延,美国经济金融大事接连发生:9日特朗普在对等关税政策出台一周、生效数小时后,宣布除10%全面关税及中国外暂停实施90天,股市债市立即大幅反弹;同日美联储公布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强调不确定性增加、关税等政策可能推高通胀并更持久的风险,在形势更加明朗之前仍保持等待观望;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3月整体CPI环比下跌0.1%,为2020年5月以来首次,同比增长2.4%,核心CPI同比增长2.8%,为连续第二月下降并2021年3月以来最低,均低于预期;同日众议院通过为减税政策提供财政空间的预算框架。
这种动荡不居、阴晴不定的状况,给判断和预测经济走势带来了很大困难。高盛近来频频修正对美国衰退的预期,9日再次发布报告将美国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大幅上调至65%,特朗普宣布关税暂停后立即删除,恢复原状。这个时候观察和分析经济走势需要更加冷静耐心,让“子弹飞一会儿”,避免因一时一事仓促下结论,需要全面把握各方因素梳理辨析,从中找出关键性、决定性、趋势性因素和其他相关变量,分析经济走势可能不同的方向及其概率。
近来最大的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2日宣布的全面对等关税政策如不加改变实施下去,美国经济难免要陷入衰退,一周之后宣布了暂停,再次证明特朗普面对国内外各方面反对和制约会随时妥协,也关注和重视市场反应及经济后果。一周之内,国会议员、共和党金主、各大企业、社会各界、各国政府及身边人员纷纷游说建议,施加压力,促使其调整决策。特朗普在宣布暂缓决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我看到债券市场的情况了,人们有点害怕,我们得稳住他们。”他也提及周三早上收看了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中关于新关税计划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的警告。
这表明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破坏性结果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目前其政策不确定性仍未消除:对等关税只是暂缓而不是取消,和各国谈判过程与结果仍有变数。特朗普10日又威胁各国如不能与美国达成协议,他将改变对特定贸易伙伴暂缓90天对等关税的做法,并将关税恢复到更高水平,同时也不排除暂缓期可以延长,特别是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抗交互升级,僵持不下(中美也可能谈判解决,就在笔者行文时有消息称特朗普表示希望和中国达成协议)。这种状况的影响超过了CPI数据超预期下降带来的利好,股市在短暂的1天反弹后再次下跌,11日亚洲时段美国国债抛售速度加快,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475%,经济衰退风险仍然存在。
相对于股市,特朗普显然更重视债市。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最大、最具流动性的金融市场,最新估计日均交易量约为9000亿美元。前几天美国国债遭抛售,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从参与者体量看可能是由于美国内参与者减少购买,反映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信心减弱,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下场。降低美债收益率本是加征关税的目标之一,这样才能降低美国政府融资成本,且10年期收益率与房贷、车贷利率及整体金融环境息息相关,融资成本升高显然会降低加征关税的意义。
9日下午最新的10年期国债拍卖缓解了市场担忧。美国财政部成功售出390亿美元的10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为4.435%,比市场预估的4.465%低了3个基点,显示买方积极,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承接美债。这次中标利率虽然高于上次拍卖的4.310%,但“投标倍数”达2.67,较前一场2.59进一步提升,表明需求稳健。拍卖结束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盘中高点的4.46%回落至4.38%。这个结果暂时缓解了市场对“避险资产被抛售”的担忧,也说明尽管世界贸易局势紧张加剧,美债的核心地位依然没有动摇。
3月CPI数据之所以没能带来多大利好主要是由于其滞后性,美联储和市场均预计关税冲击将会在今后数月推高通胀,但分项数据表明除油价大幅下降外,旅行相关的项目价格也在大跌,显示消费者出行需求大幅削弱,关税不确定性也使企业减少了商务出行,说明关税增加既可能推升某些价格也会抑制一些需求,在通胀上产生对冲效应,甚至会降低通胀。从这个角度看,即便短暂,好消息仍是好消息,利好美联储在晚些时候恢复降息。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