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经济学基本原理确实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经济金融客观规律确实也是自行发挥作用的,违背了都会受到惩罚的,但这是从总体上和大趋势上说的,具体到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层面特别是微观动态层面,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而是多变的、复杂的、曲折的,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简单套用一些定理、规则、经验裁剪现实,不顾实际动态趋势框定未来。

最近,针对美联储官员关于因期限溢价上升导致长期利率上升进而放缓经济,其效果相当于加息,因而可能不需要再额外加息的言论,有论者提出质疑,称上述言论是过于相信市场反应,更高的国债收益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会放缓经济的理论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更高的期限溢价可能源于更多的政府借债,而后者会促进经济增长;二是美联储依据市场反应来升息或降息是危险的;三是去年底国债收益率下降超过政策收紧时,相反美联储并未感到需要加息。这三点,有的有经济数据作依据,而更多的则是依据理论、经验,主要流于表面,很难经得起推敲和深究。下面分别剖析一下:

其一,政府增加发债确实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推升通胀(本轮美国通胀就是如此),导致央行加息,进而还是会放缓经济,用力过猛还会导致衰退。

其二,论者自己也承认美联储货币政策只能通过市场发挥作用。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时常有偏差,有时过于乐观,有时则相反。正因如此,才需要央行及时沟通、引导、纠偏、调控。总体上看,美联储与市场互动效果较好。这次,市场也还是选择相信美联储。

其三,尽管经过超过2个百分点的加息和国债收益率的迅猛上涨,论者称现在的金融条件指数还不如一年前对经济更有限制性,因而与美联储官员上述言论恰恰相反,现在还需要更多的加息。这看似有数据依据,但忽略了背后至关重要的事实:一年前的美国经济其实是处于过热状态,当时美联储加息正在进行中,力度也不小,而现在的美国经济已经处于冷却、放缓中,此前大家预测将会衰退。

因此,研究分析问题还是应当把握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辩证法,运用原理,参照经验,依据现实,把握规律,既看到其一,还要看到其二、其三等各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情况和趋势,不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话题:



0

推荐

孙长忠

孙长忠

31篇文章 13小时前更新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纪委驻公安部纪检组第二纪检室原主任。 山东临沂郯城人。

文章